ICRT客家風情2022-11-09(文化篇-石岡土牛客家文化館)
作者:Actor | 分類:Audible Stories
授權單位:客家委員會
0 0 24
ICRT客家風情-發現客家文化之美
石岡土牛客家文化館
大埔腔是客語第三大腔調,今天就帶大家來去臺中市石岡區的「土牛客家文化館」見證中部大埔客家開發史,它也是臺灣第一個以「生活文化博物館」為理念規劃設計的哦。
「土牛客家文化館」是劉家伙房的遺址,位於臺中市石岡區土牛國小旁,有三百多年歷史,面積有七千多平方公尺,為清朝貢生劉文進所建,是非常典型的客家建築,包括:公廳、廊間、左右護龍、子孫巷、內外門樓、內外禾埕與半月池…等。九二一大地震之後,劉家伙房因為嚴重受損,經地方人士與劉家子孫的四處奔走,最後由文建會補助經費,依原貌重建,成為石岡「土牛客家文化館」,並同意地方政府取得地上權55年,供遊客免費參觀。
九二一大地震前,劉家宗祠內雕梁畫棟,是石岡、東勢一帶規模最大的建築群,採用客家傳統建築的白色屋牆及洗石子石材,曾列為臺中古蹟建築之一。堂號「德馨堂」,正殿為供奉祖先牌位,大門懸有嘉慶二十一年(1816)官賜匾額「貢元」,「土牛客家文化館」主要在推動客家文化傳承,館內除了將地震後搶救出來的珍貴文物按原位陳設外,也增設了許多平面與多媒體的展示區。
目前伙房內仍有人居住,訪客除了能參觀靜態的展示品之外,也能實際參加每年場面浩大且對外開放的劉氏宗族祭典活動,瞭解客家文化與劉家伙房的歷史。「土牛客家文化館」結合了旁邊的東豐綠色走廊自行車道,讓民眾騎車之外可順便參觀,藉此接近大埔客家文化。
語詞:土牛tuˋ ngiu ˇ、伙房 foˋfong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