歡迎來到網頁版國圖到你家

王欣慧:託物喻懷.鑽貌窺情—魏晉詩人的摹景狀物(4)


作者:講者:王欣慧 | 分類:Celebrity Speech

授權單位:國家圖書館

 0   0   13

王教授的演講由詠物詩談起,詠物詩分為兩類:一是即物興寄、託物諷諭,詩人藉由「物象」託物言志;一是指物呈形、摛文博物,詩人觀物寫物,以具現外在客觀之「物」,描摹物象、指物呈形。第一類「即物興寄、託物諷諭」的詠物詩,以先秦時期屈原〈橘頌〉、荀子〈雲賦〉、〈蠶賦〉、〈箴賦〉為代表;第二類單純描摹物象、指物呈形而未有寄託的純詠物之作,在南朝以前為數不多,兩漢時期班固〈寶鼎詩〉,曹魏時期劉楨〈鬪雞詩〉、應瑒〈槐樹詩〉,東吳張純〈賦席〉、朱異〈賦弩〉,西晉傅玄的〈雨詩〉、張載〈詩〉,可說是此類的作品。 魏晉時期純粹描摹物狀之詠物詩並不多見,主要原因是此時詠物賦大盛。雖然純粹的詠物詩在魏晉時期並不突出,甚至可以說純粹的詠物詩是受到賦的影響而產生,但在詩歌發展史上仍有一定的意義,即在先秦以來託物言志的詠物詩傳統之外,另衍生出單純的詠物詩體系,而至南朝齊梁時臻於蓬勃。總結來說,魏晉詩人摹景狀物的方法不外乎有三種,即物興寄、託物諷諭,描摹物象、指物呈形,情以物遷、以景運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