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瑞騰:弱者的悲鳴—日治下臺灣新詩的主旋律(3)
作者:講者:李瑞騰 | 分類:Celebrity Speech
授權單位:國家圖書館
0 0 11
本場講座由李教授引領讀者進入日治時期的臺灣新詩,由於當時的殖民背景,詩人創作時不免徘徊在殖民母國與文化母國之間,因而形成獨特的文學風貌。例如在詩文中,常常中文和日文並行,詩句不拘長短,詩藝和詩旨多元,抗爭和妥協的主題紛呈。李教授精選賴和、陳虛谷、張我軍、王白淵、陳奇雲、楊守愚、楊華、楊雲萍、吳新榮、郭水潭、水蔭萍、李張瑞、林芳年等日治時期臺灣新詩人的作品,讓在場讀者聆聽其時代之音
李教授也指出日治下臺灣新詩的主旋律,用張我軍的詩題,即是「弱者的悲鳴」。例如賴和(1884-1943)在其〈流離曲〉就有「呼兒、喚女、喊父、呼娘/牛嘶、狗嘷/混作一片驚唬慘哭,/奏成悲痛酸悽的葬曲,/覺得此世界的毀滅,/就在這一瞬中。」而李張瑞(1911-1951)在〈飄流曠野的人們〉也有「人的呼吸也急激起來/預備新喊聲的雞也/驚動這些徬徨的人……然而/那像是迎接跟我們的森羅萬象的聲音」等詩句。殖民地生存環境的艱困,讓人煩悶、逼人飄流,卻也讓詩人們更張大雙耳,在詩句中捕捉當時萬物遭受壓迫的悲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