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lcome to NCLibTV Services Delivered To Your Home

王鴻泰:武功、武學、武藝、武俠:明代士人的尚俠習武風氣(5)


Author:講者:王鴻泰 | Type:Celebrity Speech

Authorization Unit:國家圖書館

 0   0   13

王教授一開講便單刀直言「俠」是明代士人文化的重要內涵之一。他以「士人」為對象,暢談在科舉極端盛行的明朝社會裡,作為知識份子的「士人」階層普遍具有兩大人生追求:一是參加「科舉」;其次便是追求軍事上的表現,亦即展現「武功」,其中就包括「武學」、「武術」及「武藝」。而明中期以來有關兵法武術的講求,大體有兩種屬性與趨向:一則歸於現實層面,屬經世脈絡下,具有實用性的「武學」,藉此以在現實社會中建立「武功」;一則逸脫於現實,屬雜藝技術之類,具有逸樂性的「武藝」,文人藉此以營造一超越現實「武俠」世界。在明代社會文化的發展過程中,這兩種武術文化同時發展,而有不同取向:「武功」屬性與明末清初之實學相合流,屬其中之重要內容,而有「武學」之講究,以至出現以此為重要特色之顏李學派。「武藝」屬性則與文人文化合流,屬其中獨具特色之一環,而有「武俠」類型士人之出現,此類人物活躍於晚明社會,以至成為別具特色之社會文化景象。明後期士人在動亂時代的刺激下,自士大夫階層以至於士人,自中央官僚,以至於地方士紳,都被捲入追求武力的風潮之中。在此風潮下,武力之講求有其現實性,但卻又非止於現實性的發展。除了藉武學之講究以保鄉衛國,或建立功業外;亦多有士人藉諸武藝以張揚個人不凡志向,建構超越現實的人生想像,或者,藉武藝以展開異類交游,在城市中展開俠游活動。如此,晚明習武風尚與異類交游形成一種獨特的武學/武藝文化,此種武學(藝)文化的發展,一方面時代趨勢的反映,一方面也是社會生活與文化發展、演化的過程。透過這個過程的探究,一則可以探知明代社會脈動,理解時代下的心態,同時,藉此亦可對明清社會文化的內在意涵與演進脈絡有更深刻的掌握。